当前位置:首页 要闻动态 媒体聚焦
【淮安日报】洪泽:农房改善托起“乐业安居”小康梦
时间:2021-10-28 09:35  作者: 字号:[ ] 来源:淮安日报

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,要坚持以乡村振兴促融合,积极稳妥推进农房改善,进一步缩小城乡生活品质差距。今年以来,洪泽区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,秉持“产业融合、文化融入、治理融通”理念,蹄疾步稳推进农房改善工作,引领农民群众“经济富裕、精神富有、服务富实”,打造“住有宜居”精品工程,托起“乐业安居”小康梦想,走出一条具有洪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
产业融合,经济“富裕”

住在岔河镇花海康居新型农村社区的张德权,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,和老伴利用改善后的房屋经营起了康居土菜馆,吸引白马湖景区游客及周边群众前来品尝。“农房改善不仅改善了我的居住条件,还增加了我的经济收入。一年下来,收入在10万元以上。”张德权兴奋地说。岔河镇陈向村村委会还组建劳务公司,为白马湖景区输送200多名村民从事养护、保洁、保安、采摘等工作,人均年增收2万元。“现在有工作、有钱赚,居住条件不比城里差,幸福满满。”陈向村党总支书记王春林介绍。

朱坝街道田园雅居新型农村社区依托特色工业园区、万通国际商城等,为入住群众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;新引进的投资1.1亿元的双孢菇项目建设如火如荼,与田园雅居仅距离200米,建成后可直接带动280多名群众就业,成功打造“1公里就业圈”。

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,这是农房改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洪泽区农房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立足当前,着眼长远,在“搬得出、稳得住”的基础上,进一步聚焦群众“能致富、生活好”。前期规划布点时,充分考虑产业布局和农民增收就业问题,选择靠近开发区、旅游景区、农业园区等有产业辐射的区域。2020年,又委托扬州大学编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,将农房改善项目周边产业发展纳入其中,做到“一个项目一个规划”,确保搬迁农户有稳定的保障、充分的就业和持续的增收。全区规划建设的15个农房改善社区周边均有产业、有项目,农民群众可实现在家门口上班,既有稳定的工作岗位,又能兼顾到家庭,可谓两全其美。

文化融入,精神“富有”

“党的政策来敲门,农房改善抖精神,新型社区当主人,环境风貌赛县城……”这是“中国好人”袁志西带领家人,为乔迁至改善后住房的群众表演的说唱。这样寓教于乐、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经常性开展,农民群众不出社区就能看到“民星”表演。

农房改善前,村民居住比较分散,聚在一起的机会很少,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,文化生活比较贫乏。为此,洪泽区认真做好文化融入农房改善“后半篇文章”,积极挖掘运用传统文化资源。抗战时期,新四军二师五旅和抗大四分校驻扎在朱坝街道曹庄村。该村充分挖掘红色历史,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展厅,使其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地,并将该村的乡土文化、农耕文化、美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融合。此外,通过开展“邻里守望”“微心愿”等志愿服务,让居住在新型农村社区的老年人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历史的、现代的、丰富的、向上向善的文化教育,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让他们过得更富有、更充实。

治理融通,服务“富实”

在朱坝街道,党群服务中心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社区养老中心、卫生室等一应俱全,为群众提供便捷舒心的服务。朱坝街道秉持“多村融入、党建融合、治理融通、邻里融洽”理念,以党建为统领,以社会治理为核心,制定田园雅居社会治理工作方案,全面落实社区基层社会治安防范措施,营造发案少、秩序好、社会稳定、人民满意的社会治安秩序。岔河镇花海康居新型农村社区组建向日葵网格服务站、物业服务公司、警网融合中心、旅游警务室,让居民安居乐业。

围绕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思路,夯实“治理底盘”,在充分结合本土文化、尊重自然肌理、彰显特色底蕴、保留乡愁印记的基础上,洪泽区探索“政治、自治、法治、德治、智治”“五治融合”的治理机制、“大数据+网格化+铁脚板”的运行机制和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实战机制在新型农村社区落地生根,努力构建新型网格治理与便民惠民服务体系,打造“洪泽样板”。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