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要闻动态 媒体聚焦
【淮安日报】新滩村:小渔村的华丽转身
时间:2021-12-31 09:56  作者: 字号:[ ] 来源:淮安日报

塘口里的螃蟹早已卖光,40余万元的收入是今年一年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。虽然早已经上岸居住,入冬后,洪泽区老子山镇新滩村60岁的段成村和老伴每天都会驾着快艇来到村里的内塘看看。水已经被抽干,塘底的淤泥被太阳照晒着。“晒晒,水浆不淤,土质更好,明年放进新蟹苗,又是个好收成。”老人笑着说。

新滩村村民养螃蟹已经有30多年的经验。四面环水的新滩村位于老子山镇东北角,全村共有253户900余人,以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渔村,世代以捕捞为生。“一家几代人挤在不到4米长的小船上,人均年收入只有200多元。1987年,新滩人决定告别往日望天收的生活,发展水产养殖……2003年以来,村里调整产业结构,从小规模常规养殖发展到特种高效养殖。2005年,全村水产养殖总产值达1000多万元。”(《<老乡>里的日子已成为历史》2006年8月30日《淮安日报》1版)16年过去了,当再次来到新滩村,听着村民讲述新变化,淮海晚报社副总编周熔熔不禁感慨:“昔日的小渔村实现了华丽转身。”

“全村有90%的人家都在从事水产养殖,新滩村也成为老子山镇最大的渔业生产村。”新滩村党总支副书记胡勤虎介绍,洪泽湖“两船整治”、退圩还湖,新滩村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变。洪泽湖里的圩网被清理,养殖面积较之以往减少了,“现在新滩村倡导高技术、生态化养殖,把传统的粗放型大塘口改造成精养小塘口,实现了螃蟹养殖的高产高效。”

为了响应国家号召,新滩村转战内塘,由村集体统一规划,建设了6000余亩螃蟹养殖基地,按批次分配塘口给本村村民。谈到生态化养殖带来的效益,段成村笑着说:“赚得比以前多多了,80亩的塘口,一年下来怎么都能净赚三四十万元。”

螃蟹养殖带来的效益,让村里的不少年轻人留下来创业,他们也给新滩村的螃蟹养殖带来了新气象。“2013年回来的时候,我就想利用3年的时间,把老家的螃蟹亩产从一两百斤提高到300斤,5年提到500斤。”“90后”刘俊胜,大学里学的是农业,毕业在外闯荡一年后,毅然回到新滩,也带回了自己的所学。

第一年亩产就达到了300斤,第二年400斤,“现在我的目标是到第10年把亩产提高到700斤。”刘俊胜说,现在村里不少人向他请教养殖技术。同时,他们已经不满足在新滩养殖,去年他在临近的盱眙县官滩镇又承包了300亩内塘。和在湖区生活各种信息相对封闭不同的是,上岸养殖后,新滩人和同行之间的交流多了,信息也多了。“我想把更多的村里人集中起来,找地方租塘、找公司合作,为村民提供饲养、销售、资金等一条龙服务。”

离船上岸后的新滩人,不仅念好螃蟹养殖经,近年来,又开始依托自然风光发展生态旅游,旅游效益不断显现。“旺季的时候,一天有几百人来垂钓、游玩,上海的、南京的,都有。”新滩村万亩荷花荡景点负责人王言贵说。

新滩村地理位置特殊,有2000亩天然荷花荡、1200亩天然芦苇荡,野生资源丰富,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优势。在老子山镇的支持下,目前新滩村已经建成水上游客接待中心、荷花荡景区、水上购物一条街、芦苇迷宫等,带领村民走上生态旅游致富路。今年以来,新滩村已接待游客十多万人次,带动6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,在壮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当地村民带来近300万元的增收。

看美丽乡村、赏大湖风光、品渔家佳肴。新滩村从当初的贫困村到如今的美丽渔村,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,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,不仅获得了“江苏省美丽乡村”称号,还被农业农村部授予“最美渔村”称号。

记者手记:

渔民上岸后,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?新滩村村民脸上的笑容,给出了答案:借力绿水青山,实现渔村的华丽转身。

“离湖不离水”,新滩人探索出了发展“靠水吃水”的新产业新经济。发挥自身养蟹技术优势,在依托村里6000亩螃蟹基地开展养殖的同时,去周边承包内塘,很多上岸渔民成功变身水产养殖户、水产店主等;凭借自然环境优势,积极探索生态旅游,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,打造渔民转型致富新的增长点。

做好渔民上岸的“后半篇文章”,老子山镇积极引导渔民观念“上岸”,切实让他们明白,“靠水吃水”还有很多新吃法、新招数。由原来的靠水吃水“要资源”到现如今上岸转产“优生态”,新滩村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。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